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后,每年的夏天就在这一带居住她常常在这里培训子女们骑马射箭,观赏美景和避暑,每到夜深人静之时,她遥望夜空思考各种应对匈奴的谋略以及五个子女的未来,解除心中的各种忧愁和烦恼。有诗为证:
公主嫁乌孙,西域汉朝联。
往返跨天山,这里是驿站。
解忧后代兴,忠魂留天山。
乌孙三子女,王侯大将全。
弟史嫁龟兹,莎车王万年。
众多随行人,血脉融民间。
解忧公主为民汉和亲、祖国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,人们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绩,尊称这里为"巴旦木”(哈萨克语:神仙住过的地方)。后来这一带的牧民们,谁家有忧愁、矛盾、困难、坎坷之事,就会到这里来祈福。说起来也特别神奇,每当人们来了之后,想到解忧公主的万里跋涉,遇到了语言不通、习俗不一举目无亲、战乱不断等复杂的局面,但最终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以至于后人在两千年后还在纪念她,自己的困难与她相比,实在是太渺小了,思路马上就打开了,也就有了解决一切予盾的智慧和方法,忧愁不知不觉地就解除了,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这里为"解忧坡"。